電影

鏡頭內可以天馬行空、可以感動人心、可以用眼睛去旅行、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眼中的世界

我的 2014 電影集 (冠亞季篇)

臨近年結,來個小總結,列出一堆 2014 內令我最印象深刻的電影,即使並非全都是 2014 年的出品。 榜首:郊遊 (Stray Dogs) (相關文章:郊遊 (Stray Dogs)) 蔡明亮的最新作品 (2013 年),久仰他的大名,他的作品中先看了最新的一套,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超長鏡頭的魔力。老實說,看的時候感到挺悶,看著差不多靜止的畫面幾分鐘,而這事情重覆了接近兩小時。偏偏直到今天,那堆畫面仍在思海內,無意識,隨機地閃出來,很快又離開。也許長鏡頭就是種子,植入我體內,以後每看到陰天,風,毛毛雨,台北市,高麗菜,李康生的樣子,眼神就像中邪般在眼前浮現。這是一場偉大的實驗,對我來說,蔡導徹底地成功了。 第二位:白日焰火 (Black Coal, Thin Ice) (相關文章:白日焰火 (Black Coal, Thin Ice)) 它有一點時間的優勢,年尾天寒地凍,而白日焰火內的冰天雪地,沒精打采的陽光跟香港的現況差不多,因此加了一點分數。

觀看全文

點對點

看這電影其中一大原因:台灣好友介紹我看這香港電影。可以不看嗎? 一套香港獨立電影,較有名的角色只有陳豪和邵音音。內容多元化:慢活生活,以前的香港,現在的香港,旅遊節目 (我認為很多香港人都沒到過片中一半以上的香港地方),香港人和事的諷刺。以上一切事情由導演巧妙地用一個有趣的男女故事徹底地貫穿了。 片名點對點源於七八十年代兒童讀物內很流行的點點圖遊戲,遊戲只要順著點旁的數字次序去連線就會得到圖案,不過電影內的點點圖沒有數字。怎麼去連線呢?只有作者才知道,偏偏電影內來自長春的女教師有緣地感應到,而作者 (陳豪飾) 跟女教師像是平衡線般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。 電影百分百屬於香港人,一切對白,場景,故事環節,我都看得津津樂道,每一幕都有著共鳴,更有大笑拍掌情節 (關於 2014 年第四季每個香港人都應該有看的新聞)。我敢說,只要是香港人都會喜歡這電影。 電影完結後上演了獨家 Bonus 一幕:導演突然現身!他說到場是即興的,因為當天是星期二下午場,他上網看到神奇地忽然有接近五十人進場,所以立刻趕過來謝票。他說早一天同一個時間,沒有一個人進場,後來有粉絲上網了一張票來表示支持 (雖然他沒有空來看)。在場外他親自跟我們聊天,觀眾們亦不停的問,差不多談了一小時才肯散去!有興趣看的朋友要趕快了,因為快要落畫,而且現在一星期只放兩場。很用心的作品,香港人不要錯過! 點對點 Facebook 專頁   都市遊魂 | Facebook http://www.citytraveldreamer.com

觀看全文

白日焰火 (Black Coal, Thin Ice)

台灣金馬奬頒獎典禮關係,認識了這套呼聲很高的 \”白日焰火\”,它已經在幾個電影節內獲獎。雖然最後在金馬獎中落空 (只得到最佳美術設計獎),但我已認定不會錯過它。 中國製造的電影,故事發生在北部的哈爾濱。某天煤礦內發現屍體斷肢,其後在國內不同地方煤礦內相繼發現其他斷肢。張自力 (廖凡飾) 有份參與查案,展開追兇旅程。後來他在理髮店內捉到疑兇,卻因疏忽令同伴被疑兇殺死,自己也被射傷他,因此辭職而變為保安,過著失意的日子。五年後,相同的斷肢情境再次出現,而兩次的死者都跟洗衣女工吳志貞 (桂鑰鎂飾) 有關係,於是張自力再次出手,跟蹤這個神秘的女人。 電影的一切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新鮮,拍攝地點已經令我非常好奇。我看過不少旅遊節目,但總沒提及過中國北部或者哈爾濱。漫天冰雪,人煙稀落,空間感大增;帶著空虛,淡黃陽光令城市的一切看似褪了色,晚上卻有鮮濃的霓紅燈色照耀著,這種修補有點過火,剛好為電影帶來神秘曖昧的味道,特別是不同顏色的夜燈慢慢降落在桂鑰鎂蒼白的臉上時,那感覺是前所未有的美。 不過無論什麼顏色,導演都加上了黑色元素:警察捉到疑犯後竟大意忘記為他們戴手扣,因此在場的人差不多被殺光;張自力喝醉後駕著電單車在街上倒了下來,睡在一邊,途人經過想幫他,被他拒絕了,然後途人就若無其事地駕著張自力的車走了。導演在緊張的劇情內加上黑色,像在諷刺中國社會的可笑現象 (這種新聞不難找到)。 電影節奏是我很喜歡的一環。導演把劇情交待得簡潔,而張自力的性格也是交待得清?,幾個鏡頭就完成,但另一邊吳志貞的神秘,陰暗面卻表達得較慢,讓我能感受得更深。張自力是衝動派,當他闖入吳志貞的世界時的衝突亦是表達得很好。 網上看到訪問桂鑰鎂關於這電影的製作經過,原來她為了電影特意到當地的洗夜店免費打工,學習北方語言和當地洗衣店員的說話和習慣。由於角色設定她是很有女性魅力,所以在零下 30 度的環境下她只穿著一件件薄衣來展現線條,而電影內看到她鬆容不迫的表情,無論導演和演員都是這麼認真和專業。單是這幾點,好電影就誕生了!   都市遊魂 | Facebook http://www.citytraveldreamer.com

觀看全文

被捕無限次 (Court)

抽獎得到亞洲電影節 (http://www.hkaff.asia) 兩張贈券,馬上換了兩張不同電影的戲票。其中一套臨時不能去看,因此更珍惜餘下的這套。 電影來自印度,內容關於法庭審判為主,是近來看的第二套關於法庭的電影 (相關文章:辯父律師 The Judge)。主題大致一樣,不過風格和感覺屬於兩個世界。 電影大綱是關於一位老人家被控告間接令其他人自殺,律師為他洗脫罪名。 怎樣令別人自殺?誰有這本事?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做得到?單單這一切就知道事實並非如此。導演冒著生命危險 (是真正他自己的生命) 去揭露印度法律制度的可笑:法庭上官方語言是英語,控方律師不停的說印度語卻無人理會,直至辯方律師投訴為止;警方証人作証說被告曾寫了一封信去煽動別人自殺,辯方律師看到信件內容是:\”請好好照顧媽媽身體\”,証人馬上認同,卻同時反駁 \”但信件內附有特別密碼的,從另一個角度去讀信就會發現其他內容\”;另一個審案未開始就結束,因為大律師說証人穿著無袖衣服和顏色不對,違返法庭規定。 導演亦加演法庭外的故事:辯方律師在餐廳午餐後離開時,在街上忽然被幾個人圍著,不過沒有打他,是把他的臉塗滿黑色顏料;被定為自殺身亡的死者太太在原定上庭的日子一個多月後才能出現,理由是她不在家,而且庭上反應非常冷靜,亳無悲傷,離開法庭後,律師問她有什麼能幫忙,她說只想他介紹工作給她;法庭的律師和員工會一起放暑假遊玩,因此那段期間整個法庭關門大吉。 我想起看過新聞報導印度有女子在巴士上被一班男人強姦至死,更有報導說強姦女人是無罪的。看過電影後,那些新聞都變得合理了。到底那是一個怎樣的國度?電影內我亦看到孟買市的生活狀況:在任何地方都是用左手吃飯,還流行著大箱子電視機,醫院的衞生狀況跟香港的後巷差不多,這些一切跟其他 Bollywood 電影看到的是天與地!在電影放完後,導演跟演員親身來到現場進行研討會,很多觀眾的第一句都是:感謝導演讓世人看到印度的這一面。 導演的勇氣令他得到了亞洲新導演獎,看電影後我亦很同意。   都市遊魂 | Facebook http://www.citytraveldreamer.com

觀看全文

渴罪

很早就知道是必看,剛好誠品有優惠,買滿 $500 就有兩張優先場戲票送。我想買的書 (s) 又何止五百元呢。 導演是曾執導電影 \”告白\” 的中島哲也。\”告白\” 令我印像深刻,這次也沒有失望。 沒記錯的話,電影被列為三級。我會列它為最少四級:鏡頭和電影概念加起來的總值。先警告一下,膽小者進場前最好先作心理準備,自認膽大的話,這電影能給你好好測試。 電影大綱是身為前刑警的父親 (役所廣司飾) 有一個外貌漂亮文靜的女兒 (小松菜奈飾),他漸漸發現女兒並非他所想那樣,反被其他人形容為大惡魔,於是他展開了尋找真相的旅程。 導演選擇的鏡頭和表達方式是我非常喜愛的,直接為電影加上一份深沉,黑暗和混亂的感覺:大量時空交錯,大量交錯的短小鏡頭,令我代入了父親那地獄般的痛苦。我在電影中段開始有著透不過氣的感覺,每當以為可以鬆口氣時,惡夢般的片段忽然再次閃過,命運就是折磨得不讓人喘息! 電影另一特點:徹底的黑暗。在電影海報內,每個人都有形容詞,都不是好東西(沒錯,女主角叫 \”天使\” 也不例外)。電影把每個形容詞都細緻地刻畫在每個角色身上,我認為演得最好的是父親一角,同一個肉體上可以包含幾種性格,役所廣司做到了,做得很盡情。我猜想,電影應該是跟 \”告白\” 一樣,在控訴日本的社會現狀:父母和子女間的距離之大,年青人的無盡空虛。假如是真的話,\”渴罪\” 對社會定必有超大貢獻,特別是家長們要睜大眼睛去看。 \”渴罪\” 被受爭議的是其血腥程度。我想起 \”恐懼鬥室\” (the

觀看全文

辯父律師 (The Judge)

某下午接到朋友電話約我看這電影 (她的朋友忽然有事要留在家),就這樣忽然的看了。 電影一大焦點應該是小羅拔唐尼 (Robert Downey Jr.)。忽然看見 Iron Man 上法庭,實在要一點時間適應。 電影講述 Hank (Robert Downey Jr.) 是一位律師,某天收到母親逝世的消息,馬上由芝加哥趕回家鄉小鎮探望。他爸爸也是一名律師,在那小鎮當了四十多年當地律師。在母親喪禮完結後準備返回芝加哥時,父親忽然被捕,被懷疑是殺人兇手。他決心要為父親洗脫罪名。 結局留待閣下入場去看。看最後一幕官司劇情時,馬上想起小時候看的 \”法外情\”,\”法內情\” 和 \”法中情\” 這電影系列 (可惜已記不清哪一套是哪一套,而且 \”法中情\” 好像沒看過)。兩者都是很感人的,不過辯父律師感覺較冷靜,而法外內中情就是情緒澎湃,是文化差異吧。離場後很想馬上再看一次法外內中情 (不過到這一刻都未看)。 父親律師的性格讓我印象較深刻:正氣澟然,寧死不屈,他寧可坐牢都不說謊,即使有親生兒子為他辯護,他都堅持到底。問題來了,如果你是那兒子,該怎樣做?應該不惜一切,用盡方法去救一個想認罪的父親嗎?如果那是其他人,當然讓他跟隨自己意願。加上父親那刻已證實患上末期癌症,身邊人的痛苦教人窒息。

觀看全文

失蹤罪 (Gone Girl)

導演 David Fincher 的最新作品 (其他作品有 Seven, Fight Club,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, The Social Network),不用考慮,馬上進場。 電影講述男主角醒來發現太太失蹤了,報警後展開尋人的旅程。 故事看似簡單,但卻不簡單。開始時,主角家內突然出現一個信封,內有尋人線索,典型的懸疑片安排。一眾人跟著故意安排好的線索去找。 這刻電影交待了另一關鍵:這對夫妻由甜蜜的相遇開始,結婚,然後感情變淡,開始破裂,起了離婚之意。 正當那邊提及丈夫如何處理各方的壓力去找太太之時,忽然間鏡頭一轉,電影交待了一切真相!原來所有對丈夫不利的証據,來自傳媒的追問,壓力,都是由太太一手造出來諂告丈夫。她做得非常盡,程度實在嚇人 (本人認為這才是這片被列為三級的原因)。導演這交待手法令我有點驚訝:這刻電影才演了大約一半時間,但事實已全盤放出,那麼餘下的時間怎麼辦?這是此片給我的一大驚喜,印象中是第一次見。 其中一幕提及丈夫找了律師幫忙,教他如何應付電視節目的訪問,希望能擺脫傳媒那令人窒息的壓力 (他的家外每天都被警察,記者和不認識的市民重重包圍著)。怎料節目快要開始前,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(賣個關子)。律師宣佈要取消節目,但丈夫堅持繼續,他用的招數是坦白及男兒淚

觀看全文

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:尋找背海的人

關於作家的紀錄片電影。整個系列總共有六部電影,每部都挺長的。心想,到底文字作家有什麼好說的?他們只是拿著筆在寫作吧。開始了電影後,馬上改觀。 \”尋找背海的人\” 的主角是 \”背海的人\” 作者王文興。他的另外一部名作是 \”家變\”。我只聽過 \”家變\” 但沒有讀過。 現年 75 歲的他,感覺仍然很年輕。除了寫作,他對音樂,插畫和其他藝術都很有研究。 片中拍下了一段他在寫作時的情況,看到時有點被嚇到:他會忽然像瘋了般用原子筆尖用力地在紙上亂拍亂畫,更會從稿紙上撕掉一角,隨意亂放。鏡頭拍著碎紙,原來他喜歡用圖案,點,線條來記下和組織點子。很有型的風格! 另一幕講述他到宜蘭海邊找回舊日的足跡。他手上拿著一本 \”背海的人\”,書面那圖案原來是他眼前的海邊的抽象版圖案!感覺很像 Pink Floyd 的迷幻型插畫。 說到音樂,主角亦很喜歡音樂。其中一幕是我前所未見的:主角與一位小提琴手,Saxphone 手和鋼琴家一起互 Jam,三位樂手隨著主角高低起伏地朗讀 \”背海的人\” 的內容來即興伴奏,加起來,整個感覺型到爆炸! 電影內亦不時替書本內容配上迷幻和抽象的動畫。老實說,很難想像這位年長的前輩的步伐是走得那麼快!他像是寫作界的 David Bowie。

觀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