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看蔡明亮導演的電影,就是他在 2013 年的作品 \”郊遊\”。
完全沒有準備下去看。第一次接觸蔡導的超長鏡頭,實在措手不及。最初兩至三個鏡頭看完後 (相關文章:超長鏡頭電影上半部 – 飛鳥俠 (Birdman)),有種預感整套電影都會這樣進行下去,結果如我所料。預感出現時,不敢想像怎樣去看完電影,結果比想像中輕鬆,不過聽說這電影是蔡導的電影中比較容易理解的一套。(!!!!!!)
故事關於男主角 (李康生飾) 跟太太分開後,帶著兒女在城市內流浪,住在廢墟中的生活。李康生於馬路上舉地產廣告牌子謀生,他諗唱的 \”滿江紅\” 令我對下雨的台北念念不忘:後來我在台北街上走著時,看到工人同樣的拿著廣告牌,有些甚至站在馬路中心派發地產廣告傳單,加上同樣的雨天 (每次我到台北總下雨,得到 \”香港雨神\” 的稱號),心裡忽然酸起來:這本應屬於收入豐厚的地產經紀做的事情,在台北竟然變成由收入低微的工人去做,如果真的賣出房子,工人得到的利潤只是冰山一角,偏偏這事情每天都在發生。
另一幕李康生在晚上帶兒女到公共廁所洗澡,那佈滿黑色水跡的地版,殘舊的尿缸,偏偏就給發現有一水龍頭有漏水,可以用來洗腳,他們一家人就在這骯髒的環境清潔身體,可悲的情緒又再湧起。
單是這兩幕,我開始明白長鏡頭在這片中的威力:就是要讓觀眾深入地看見殘酷的現實,讓你念念不忘,更重要是,你的眼睛無法閃躲!(除非你睡著了,故意不看或是中途離場) 我非常欣賞導演運用大量長鏡頭的風格,因為沒有太多人有這種勇氣去表達自己吧!
其中一幕是李康生跟一顆高麗菜 (即香港的 \”椰菜\”) 的對手戲,這一幕令李康生成為雙料影帝 (金馬奬最佳男主角,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)。沒錯,是演得太精采。剛好我在台灣旅遊時,有兩次跟朋友吃晚飯都有吃過高麗菜,我的反射動作是馬上問他們:看了 \”郊遊\” 沒有?更提示他們,高麗菜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角,神奇嗎?
看畢電影後,老實說,能理解的內容只得一半,我也沒有刻意地理性分析箇中意義,全憑感覺與直覺去看。這電影的魔力就是,過了一段時間後,腦海總會忽然閃過這電影的一些畫面 (也許是長鏡頭已經成功在我的心裡植根)。我心目中的精采電影就是這種。
幸運地,九月份在台北旅遊時,北師美術館正在進行 \”郊遊\” 電影的展覽 (稍後再有文章提及),我去看了。館內的導賞員解釋了片中一些情節的意思,解開了以前未能了解的情節。
\”郊遊\” 就是杯美酒,慢慢的喝,越喝越美妙。
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(捷運科技大樓站附近)
\”郊遊\” 展覽期至 2014 年 11 月 9 日